本頁位置:首頁 > 投資學習 > 投資技巧 > 我國應如何應對中美貿易順差?

我國應如何應對中美貿易順差?


作者:管理員 來源:鑫匯寶2017-03-09 【字體:

我國應如何應對中美貿易順差?(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首先,要轉變出口方式。長期以來,由於經濟發展方式粗放,產業層次較低,在對美出口中,我國依托資源、勞動力等優勢,出口的產品以比其它國家較低的價格占領美國市場。

我國應如何應對中美貿易順差?

(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首先,要轉變出口方式。長期以來,由於經濟發展方式粗放,產業層次較低,在對美出口中,我國依托資源、勞動力等優勢,出口的產品以比其它國家較低的價格占領美國市場。把自己的產品定位為中、低消費的商品。因此,要改變中美貿易順差中我國的被動地位,必須實施戰略轉型,從資源消耗型、勞動密集型貿易戰略,轉變為資源節約型、利益導向型出口。其次,要提高利用外資門檻。針對美國對我國投資的方向大多為勞動密集型、資源型產業的特點,要通過政策強制性手段,促使其投入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促進產業升級改造,提高我國出口產品的產業層次,增強產業彈性。第三,要實施出口的多樣化。針對中美貿易順差對我國的不利影響,我國要積極拓展出口渠道,尋找更多發展中國家及歐盟等戰略夥伴,分散出口總量,減少對美國市場的過分依賴。當前我國的出口產品均屬於中、低端消費品,將產品的低價格作為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優勢。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國應在美國、歐盟、日本等貿易夥伴外,積極拓展非洲、中東、南洋這部分外貿市場,拓寬出口的半徑。實施出口的多樣化,探索使用非美元貨幣進行外貿交易,將是我國未來對外貿易發展中勢在必行的手段。

(二)積極調整產業結構

我國在對美貿易中的“順差”現狀與被動地位,終其原因就是因為我國產業結構不夠優化,產品結構、結構、區域發展還不均衡,使得外貿出口形成了新的瓶頸,我國成為美國高汙染、高耗能、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的集散地,為美國生產初級產品。因此,必須從產業結構方麵著手。一要調整產品結構。以國際市場為導向,以“高附加值為產業發展的基點,適當壓縮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在產業構成中的比例,提高高技術類產業出口的市場份額。加強新產品開發力度,延長產業鏈,拓展下遊應用領域,尋找新的增長點,以國內需求為基準,以國際需求為拉動,敢於創造需求、引領全球市場。加快對資源依賴程度小、附加值較大的出口產品生產。積極探索,勇於創新,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例如:對我國浙江、福建等現有的服裝出口基地進行轉型升級,要積極改變其“世界加工廠”的地位,加強自主產品的研發,重新進行國際產業分工,提高產品附加值。二要調整資本結構。在穩定目前資本結構的基礎上,廣泛吸收民間資本,適當調整國有、民營、外資比例。大力推進國企改革、重組,摒棄陳舊的運行機制,建立適應新時期對美貿易要求的生產經營製度。尤其是對於傳統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使國有及國有控股逐步轉化為集體和民營。優化調整企業產權結構,大力發展混合型經濟,取長補短,因地製宜,通過加強並購重組、推動優秀企業上市,增強外貿出口企業的整體素質。三要調整區域結構。根據產業布局、市場、環保的需求,順應產業向海外和中西部轉移的趨勢,適度調整產業的區域結構。把重點企業逐步從東部沿海地區向中西轉移,為出口產品的生產提供更廣闊的地理空間和環境。以布局合理化和效率最大化為原則,以市場為導向,強化區域發展的協調性。發揮各地區在能源、資源、人力、市場等方麵的比較優勢,發揮產業鏈配套作用,最大限度實現資源整合、優化配置,形成東部和西部、發達地區和落後地區、環境承載能力強的地區和弱的地區優勢互補的產業布局。

(三)加強自主品牌建設和自主科技創新

缺少品牌創新,沒有高科技產業作為支撐,是導致我國國際分工中處於劣勢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國應大力加強自主品牌創新,一方麵要適當在稅收和資金、土地等方麵予以技術創新企業優惠待遇,扶植中小企業進行技術改造,針對外貿企業,在科技研發方麵給予產業政策和戰略性貿易政策傾斜。例如:當前我國各省市為了招商引資,都在大力推進“產業園區”建設,對入駐園區的所有企業給予一定的稅收、土地政策支持。在未來的發展中,必須提高入園門檻,對現有政策進行改變,隻對有科技帶動力的外資企業給予優惠。另一方麵,要積極發展戰略性高新技術產業,以高技術產品代替勞動密集型、高汙染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通過研發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增強產品在國際競爭中的實力。要建立和完善保障安全立法,對那些使用落後生產技術、產能過剩和高汙染生產企業進行嚴格整治和監督,建立嚴厲的違法處罰製度加強行政措施。第三是針對美國通過貿易保護壁壘限製高科技產品出口這一現狀,政府部門要增強與美國雙邊貿易談判的籌碼,使這一現象得以改觀,在引進外資的同時,引進美國的高新技術,提高我國參與國際貿易的分工的產業層次。




免責聲明:此消息為鑫匯寶原創或轉自合作媒體,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倫敦金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