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下載APP
作者:管理員 來源:鑫匯寶2017-03-20 【字體:大中小】
央廣網北京3月20日消息(記者韓萌)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為期兩天的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當地時間18日在德國西南部小城巴登-巴登落下帷幕。會議認為,全球經濟繼續複蘇,但增速仍不理想,下行風險猶存。會議重申加強國際經濟與金融合作,以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性增長的目標。會議在增強經濟韌性、啟動促進對非洲投資倡議、進一步完善國際金融架構等諸多重點議題上取得積極進展。
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會議的聯合公報卻刪除了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措辭,這是G20自舉辦以來第一次沒有明確支持開放與自由貿易。據了解,這一改變是由於美國方麵的不合作態度,美國財長努欽在G20首次亮相就動搖了G20堅持十年之久的關鍵措辭,到底是甚麼原因?會議公報中措辭的改變又透漏出哪些訊息?
在德國小城巴登—巴登落幕的會議是德國擔任主席國後的首次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這更是第一次有美國特朗普政府成員出席的G20相關會議。但遺憾的是,美國財長努欽的第一次亮相卻打破了G20十年來的傳統。
美國財長努欽在3月18日斷然拒絕接受聯合聲明中關於自由貿易重要性的措辭,他說,“這是我的第一次G20會議,所以過去G20公報中的內容與我的立場並沒有必然的聯繫。”他還強調,他是代表特朗普總統來到G20,他完全理解和支持總統的貿易政策,美國並不是反對貿易,而是認為有必要重新審查部分貿易協定。
曆屆G20財長會議聯合公報幾乎都會出現反對保護主義,支持自由貿易的措辭,而18日發布的最後公報卻由於美國的拒絕簽署,刪除了原先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措辭,僅象征性的提及“貿易”,這也令一直致力於推動自由貿易的東道主德國倍感失望。
對此美國財政部長努欽企圖在會後淡化分歧:“我們信奉自由市場,我們是全球最大的市場之一,我們是世界上最大貿易夥伴之一,我們的貿易也對其他人有益;話雖如此,我們還是要重新審視某些協議。”
他又表示新一屆美國政府無意打貿易戰,但需要重新檢視與一些國家的貿易關係。陳舊的協議應該重新協商,以對美國工人更公平互惠,“我們確實有新一屆政府,我們確實對貿易抱有不同觀點,但我想再次強調的是,我們這種觀點是想要確保貿易有利於美國勞工。同時也有利益我們的夥伴,對雙方都有利的。”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反貿易保護外,氣候保護的相關措辭這次也被排除到G20的公報文件之外。目前各國都加大力度應對氣候挑戰,認為妥善處理氣候問題關乎本國的國家利益。而當下美國做出抽身姿態,無疑將會為好不容易達成的《巴黎氣候協定》蒙上一層陰影。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楊希雨表示,此次G20公報內容透露出的信號足以再次顯示出美國已啟動的“美國優先”保護主義議程,與全球主流的自由貿易出現背離,“這次G20公報美國顯示出的立場包含兩個信號,第一個信號是特朗普在多邊的G20框架中開始強硬的推行單邊為主經濟政策,特別是特朗普政府關於氣候變化、自由貿易這兩個問題上,顯然美國政府把自己放在了G20多邊框架的對立麵。再一個信號釋放出特朗普政府在氣候變化、自由貿易問題上開始推行自己的政策,氣候方麵美國就是要往後退。特別是保護主義問題上,雖然特朗普政府前不久剛剛表明他不是搞貿易保護,他也主張自由貿易,但事實上他的政策本身確實有貿易保護主義的傾向。”
在過去70多年裏,美國一直是自由貿易的鼓吹手,堅信繁榮的世界是美國繁榮強盛的基礎,世界貨幣中的“美元霸權”也是建立在商品與服務自由流動基礎上的。而特朗普上台後,在“美國優先”的大旗下卻逐漸重塑美國的貿易政策。美國退出TPP,正在重新談判與加拿大和墨西哥之間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此外與大西洋彼岸的歐盟的貿易談判也已被擱置;美國甚至還準備對全球自由貿易的基本框架WTO下手。
楊希雨表示,這將使得未來國際經濟陷入不確定性,“首先特朗普在美國國內是個反建製主義者,他推行的政策本身也反映出反建製派的政策取向。落實到國際政治、經濟、金融上顯然會表現出與以往不同的方向。現在美國不僅在貿易問題上,在國際金融、宏觀政策的協調本身都在同國際主流產生分歧,這些分歧本質上反映出來的是‘美國優先’的政策。以‘美國優先’為核心的美國政策開始同國際主流政策產生方向性的差異,這是特朗普政府當政之後給國際社會帶來的新變數。這種變數本身不僅在G20,在其他許多重大問題、多邊框架上,美國同其他國家的政策差異會越來越明顯,給國際經濟領域各種政策協調和國際合作帶來新的挑戰。”
對於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中國旗幟鮮明,中國財政部長肖捷在參加G20會議時明確表示中方反對貿易保護主義。麵對全球性挑戰,任何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開展國際合作是各國應對挑戰、實現發展的必然選擇,全世界都在期待美國采取更加負責任的態度。
免責聲明:此消息為鑫匯寶原創或轉自合作媒體,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倫敦金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