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位置:首頁 > 資訊 > 機構觀點 > 專家:歐元區存在致命結構缺陷

專家:歐元區存在致命結構缺陷


作者:管理員 來源:fx6782017-02-15 【字體:

英國脫歐之後,歐洲大陸多個國家近來也刮起“脫歐”之風。自1999年1月1日歐元區成立以來,至今歐元區已經走過18個年頭。然而,盡管歐元在2007年以前確實給歐元區成員國帶來不少好處,但2008年後它反而成了很多成員國的負擔。

英國脫歐之後,歐洲大陸多個國家近來也刮起“脫歐”之風。自1999年1月1日歐元區成立以來,至今歐元區已經走過18個年頭。然而,盡管歐元在2007年以前確實給歐元區成員國帶來不少好處,但2008年後它反而成了很多成員國的負擔。

例如,意大利和希臘如今的生活水平已比他們加入歐元區時還糟糕;芬蘭作為唯一一個使用歐元的北歐國家,也是如今北歐國家中唯一一個尚未從2008年金融危機中恢復的國家。

盡管目前還沒有進行過全歐範圍的民調,但很明顯,歐洲各國對歐盟的支持率下降了。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有40%的芬蘭人希望脫離歐盟,同時也只有53%的荷蘭人不支持進行脫歐公投(即已有多達47%的人支持脫歐或立場不明)。

近日,歐元智庫副主席、金融市場專家TuomasMalinen發表文章,稱歐元存在結構性弊端,這意味著歐元區注定會在未來數年內局部或整體解體。他在文章中說,盡管有不少方案研究如何解決歐元的弊端,但他們都並不現實,也不被接受。所以,已經可以斷定歐元這一“貨幣實驗”已經基本失敗了,隻是完全終止使用歐元的時間尚未確定罷了。

歐元區的弊端是結構性的

從歐元區國家人均GDP差異中,就能發現歐元區的缺陷,即各國發展水平和競爭力存在差異:德國在歐元區過的如魚得水,然而希臘和意大利卻不然。法國也收益不多。芬蘭情況則尚不能斷定。這樣的缺陷是結構性的、長久的,且不可避免。

專家:歐元區存在致命結構缺陷.png

(1999年至2015年,芬蘭、法國、德國、希臘、意大利人均GDP變化圖)

各國發展水平不同正體現出困擾各貨幣聯盟數個世紀的問題:在一個貨幣聯盟中,不同國家的競爭力和生產力發展速度不同,而且隨著時間流逝,各國競爭力的差距還會逐漸拉大。在經濟景氣的時候,這樣的發展差距可能還不會造成太大影響,因為可以通過加強總需求來支撐相對弱勢的生產領域。然而,當這個貨幣聯盟遭遇經濟下滑或經濟危機時,總需求也會下滑,就會對競爭力低的產業和國家造成更大的影響,這些低競爭力國家花費的融資成本也會更高。這就是貨幣聯盟給不同國家造成的非對稱性衝擊。

而在一個貨幣聯盟中,要想緩解這一非對稱性衝擊造成的負麵影響,就需要把繁榮地區的資金轉移到蕭條地區。舉例來說,美國就可以看作一個使用美元的貨幣聯盟。在大蕭條時期,美國也麵臨分崩離析的危機。這時,聯邦政府就會采取措施,促進聯邦收入從繁榮州轉移到蕭條州。聯邦預算也大幅增加,而實際上最終這樣的收入轉移成了永久性的。

根據歐洲央行數據,自1999年以來,德國經濟競爭力提高了約19.3%,希臘提高了約6.5%,法國提高了約3.9%,芬蘭提高了約1.7%,意大利則隻提高了0.9%。各國經濟發展水平不一,也意味著歐元區需要效仿美國,建立類似的收入轉移系統。

然而如果歐元區要實現這樣的收入轉移系統,就需要先改革《馬斯特裏赫特條約》(歐洲聯盟條約),並獲得每一個成員國批準,或達成一些雙邊協議。然而這樣的想法在芬蘭、荷蘭等過實現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歐元區已經注定分崩離析

鑒於歐盟支持率下滑,不少人也提出了拯救歐元的設想。比如,歐洲穩定機制(ESM)首席執行官KlausRegling就曾提出過,可以通過金融和資本市場聯合,所有歐元區國家聯合出資成立“應急基金”,以未雨綢繆,在出現不對稱衝擊時就利用這筆基金來拯救歐元。

然而,由於各國間競爭力始終存在差距,只有歐元區競爭力強的成員國才能有足夠的收入來成立基金,而相對較弱的國家就難以出資。通過歐洲央行的融資需要由所有歐洲納稅人出錢,然而很明顯,競爭力弱的國家並不能償還其貸款,這最終就造成歐洲央行歐洲央行的損失。

實際上,只有兩條路可以拯救歐元。一條路是2015年“歐盟五總統報告”中提到的,深化歐元區財政一體化,並最終實現政治聯盟的計劃;另一條路則是是恢復1991年《馬城條約》(即歐洲聯盟條約)中描述的系統,即每個成員國都隻對其本國經濟負責(即采取不拯救條款,禁止成員國承擔他國債務,防止某成員國的財赤問題波及他國,影響歐元區的信譽評級。)。

在第一條路中提到的完全的“政治聯盟”中,經濟政策決策能夠集中。這就要求歐元區及其成員國進行大型的結構改革。稅收和社會政策都同意,各國工會也取締,或統一成全歐洲範圍的工會系統。還需建立歐洲債務減免製度和銀行聯盟。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工資、物價、勞工合同的靈活性,保證競爭力和生活水平穩定。理論上這樣可以拯救歐元,但要讓所有成員國都同意這樣的決議,將他們的工資、債務和生活水平統一成歐洲平均標準,可能性是極小的。

而第二條路,恢復《馬城條約》,采取不拯救原則,就意味著各國生活水平的差距會持續存在,以市場為基準的債務重組將啟動。歐洲穩定機制和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的任務也因此結束。歐洲央行的量化寬鬆政策、直接貨幣交易政策也會因此停止。這會造成希臘違約,它也可能因此退出歐元區。長期來看,不對稱衝擊和長期存在的收入差距還會使得另外一些國家也離開歐元區。

歐元區已經陷入僵局:實現政治聯盟也許能夠解決這個困難,但要實現政治聯盟難上加難;恢復各國財政責任自理,又會導致一些國家違約並退出歐元區;中立的解決方法不夠有效,並且成本昂貴,反而會讓問題更加複雜。所以,未來數年內歐元區將麵臨不可避免的局部甚至全麵解體。歐元區的命運已經無法改變了。




免責聲明:此消息為鑫匯寶原創或轉自合作媒體,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倫敦金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