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位置:首頁 > 資訊 > 策略研究 > 美債收益率創逾三個月新高 金價小幅承壓

美債收益率創逾三個月新高 金價小幅承壓


作者:管理員 來源:鑫匯寶2021-10-08 【字體:

10月8日亞洲時段,現貨黃金持穩於1755附近。周四金價小幅下跌,因初請數據超預期下降,美債收益率創逾三個月新高。日內重點關注美國9月非農就業數據,這將為後市金價指引方向。

周五(10月8日)亞洲時段,現貨黃金持穩於1755附近。周四(10月7日)金價小幅下跌,上周初請失業金人數超預期下降,這提振了美債收益率,並引發了對美聯儲可能很快開始縮減經濟支持的押注,與此同時,股市上漲也打擊了避險情緒,同樣對金價利空。

日內重點關注美國9月非農就業數據,可能對金價利空。

基本面利空

【美股大幅收高,投資者對美國借款上限僵局暫時破解計劃表示歡迎】

美國股市周四大幅收高,大型科技股引領大盤普漲,美國國會債務上限僵局有望暫告段落,緩解了對本月可能出現政府債務違約的擔憂。

美國參議院周四朝著通過給財政部增加4800億美元借款權限的舉措邁出了一步,但可能導致在12月初出現另一場黨派攤牌。

債務上限談判的不確定性是投資者認為9月導致股市大跌的一個擔憂,上月標普500指數創下了2020年3月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的最大月度百分比跌幅。

Bokeh Capital Partners投資長Kim Forrest表示,今日(市場)受到華盛頓方麵朝著理性解決方案邁出一小步的推動,使他們有能力支付賬單和開支。

與此同時,數據顯示,上周美國初請失業金人數下降幅度為三個月來最大,表明隨著最新一波新冠感染開始消退,勞動力市場複蘇勢頭正在重拾動能。

Alger市場策略主管Brad Neuman表示,今日的數據強化了未來數月就業將大幅增加的預期,我認為這對經濟有利。隨著對債務上限僵局的擔憂消退,對就業增長加速的希望增強,市場今天翻過了憂慮之牆。

【美國上周首次申領失業救濟人數降幅超出預期】

美國上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普遍下降,表明勞動力市場持續改善。

根據勞工部周四公佈的數據,在截至10月2日當周,首次申領失業救濟人數總計32.6萬人,較前一周減少3.8萬人。之前接受調查的經濟學家預期中值為降至34.8萬人。

截至9月25日當周的持續申領失業救濟人數減少至270萬人。

隨著經濟改善,企業裁員減少,雇主們現在更加專注於招聘人手並留住現有人員。而且,雖然美國繼續恢復疫情開始時失去的就業機會,但需求急劇回升超過了企業的招聘能力,令已經捉襟見肘的供應鏈愈加緊張。

供應鏈吃緊導致生產放緩,甚至促使一些公司暫時裁員,引發每周首次申領失業救濟人數變得更加動蕩。

【美債收益率上升,債務上限憂慮緩解助燃冒險情緒】

10年期美國公債收益率周四走高,創三個半月新高,因市場在9月就業報告公佈前調整倉位,以及國會的暫時提高舉債上限計劃帶動的冒險情緒推低公債價格。

Janney Capital Management首席固定收益策略師Guy LeBas表示,美債市場正關注兩件事。

他說:“其中之一顯而易見是債務上限擔憂的短期解決方案。第二個是股市,在過去三天上漲了2.5%。”

美國參議院正準備將債務上限提高4800億美元,以避免債務違約。政府預計將在10月18日左右耗盡現金,如果該計劃獲得通過,將延後至12月初,屆時對違約的擔憂將重燃。這種擔憂曾推動美國短債收益率大幅走高。

BMO Capital Markets利率策略師Ben Jeffery表示,在周五公佈9月就業報告之前,市場對公債的倉位進行了一些調整。他補充說,上個月的就業增長“很可能會足夠接近預估,為在11月宣布縮減購債規模進行確認。”

基本面利多

【美元持穩,在美國非農就業報告公佈前獲得喘息之機】

美元兌一籃子貨幣周四持穩,周五將公佈的美國勞動力市場數據可能為美聯儲下一步行動的時機提供線索。

大多數主要貨幣對陷於近期區間內交投,交易員不願在數據公佈前大舉押注。

支付公司Caxton的高級分析師Michael Brown表示,今天的市場是相當典型的非農就業數據公佈前的沉悶。我認為,在就業報告出爐之前,我們可能會一直像這樣陷於區間,但即便到那時,考慮到11月縮減量化寬鬆看起來近乎確定,美元的任何疲勢都應該會消退。

隨著從大流行危機政策轉變的勢頭增強,美聯儲已表示,可能最早在11月開始減少每月的債券購買,之後將加息。

瑞銀全球財富管理首席投資官Mark Haefele在一份報告中表示,美國穩步改善的勞動力市場和穩健的經濟增長應該會為美聯儲開始縮減量化寬鬆計劃開綠燈。

總的來看,金價本周到目前為止波動不大,市場主要等待非農報告的出爐,料將金價帶來一定的壓力。




免責聲明:此消息為鑫匯寶原創或轉自合作媒體,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倫敦金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