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下載APP
作者:管理員 來源:鑫匯寶2023-02-14 【字體:大中小】
2月14日(周二),美元周一在震蕩交投中下滑,受股市走強和長期國債收益率下降的影響,投資者在周二關鍵的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數據公佈前整固頭寸;金價下跌,因為投資者為備受期待的美國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作準備,該數據可能影響美聯儲的加息策略。油價攀升,投資者權衡俄羅斯的原油減產計劃和短期需求擔憂。
商品收盤情況:布倫特原油期貨結算價上漲0.25%,報每桶86.61美元,美國原油期貨結算價上漲0.5%,報每桶80.14美元。美國期金下跌0.6%,報1863.50美元。
美股收盤情況:道瓊斯指數收盤上漲1.11%,報34246.32點;標普500指數收盤上漲1.16%,報4138.05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收盤上漲1.48%,報11891.79點。
貴金屬
金價周一下跌,因為投資者為備受期待的美國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作準備,該數據可能影響美聯儲的加息策略。
RJO Futures的高級市場策略師Bob Haberkorn表示,黃金“在CPI數據公佈前小跌”。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周二美國CPI數據上,預計1月份CPI將攀升0.4%。對之前數據的修正顯示,12月份的消費者物價上升,而不是之前公佈的下降。
Haberkron強調說,通脹數據如果不符合預期,可能會比預期的要少一點,而不符合預期可能會帶來黃金的買入機會。市場已經提高了對美聯儲未來緊縮政策的關注度,認為利率將在5.15%左右達到峰值,而且降息的時間會更晚,速度會更慢。
美聯儲理事鮑曼表示,美聯儲將需要繼續提高利率,以使利率達到足夠高的水平,使通脹率回落。
美元指數下跌0.3%,而指標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盤初觸及1月初以來的最高水平後有所下降,減輕了對金價的壓力。現貨白銀下跌0.4%至每盎司21.91美元,鉑金上漲1%至954.32美元。鈀金上漲1.8%至1569.53美元,盤中一度跌至近三年低點。
原油
油價周一攀升,從稍早的跌勢中反彈,在本周的美國通脹數據公佈前,投資者權衡俄羅斯的原油減產計劃和短期需求擔憂。
Price Futures Group分析師Phil Flynn表示,“石油的基本面背景仍非常強勁,隨著中國重新開放,我們將看到更多需求,而俄羅斯和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供應量將保持不變或減少,這是利好的。”
油價在上周五觸及兩周最高,此前世界第三大石油生產國俄羅斯表示,將在3月減產50萬桶/日,相當於該國總產量的約5%,以報複西方對其石油和石油產品出口實施限製。
阿聯酋能源部長馬茲魯伊周一表示,石油市場目前穩定,他認為沒有必要提前召開OPEC+產油國集團會議。
周一有一批阿塞拜疆原油從土耳其傑伊漢港起航,這是2月6日該地區發生破壞性地震以來首批船貨運出,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供應擔憂。供應方麵,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周一表示,美國七個最大頁岩盆地的頁岩原油產量預計將在3月創下紀錄高位。
外匯
美元周一在震蕩交投中下滑,受股市走強和長期國債收益率下降的影響,投資者在周二關鍵的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數據公佈前整固頭寸。
然而,美元兌對利率敏感的日元升至六周高點,因預期美聯儲將在更長時間內保持緊縮貨幣政策。這一觀點將受到CPI數據的挑戰或證實。支付公司Convera駐華盛頓的高級市場分析師Joe Manimbo表示,“股票上漲和收益率下降導致美元在明天的通脹數據公佈前稍作喘息,風險交易也對日元構成壓力,而日本央行下一任行長可能不一定會發出馬上改變負利率政策的信號,這對日元也並無幫助。”
路透的調查顯示,投資者預計周二公佈的數據顯示,1月整體CPI環比上升0.5%,12月下降0.1%,核心CPI升幅將從上月的0.3%升至0.4%。
歐元兌美元紐約尾盤上漲0.4%,報1.0719美元,在亞洲時段交易中觸及1.0656美元的一個月低點。英鎊兌美元上漲0.6%,至1.2134美元,上周觸及1.1961美元的一個月低點。這使得美元指數報103.29,下跌0.3%。
美元兌日元盤中升至132.91,為1月6日以來最高。 紐約尾盤上漲0.7%,報132.34。紐約Bannockburn Forex的首席市場策略師Marc Chandler說,“市場不希望在明天的CPI公佈之前做空美元兌日元,” 美元跟隨美國兩年期國債收益率漲勢,該收益率尾盤升1.7個基點,報4.53%,此前曾觸及11月底以來最高。
Bannockburn的Chandler說,“在上周強勁上漲後,美元出現溫和回調,我認為我們還沒有突破關鍵水平。但在上周的走勢之後,在明天的CPI之前,我們正在整固一些頭寸。”
美債收益率上升是推動日元走軟的一個主要因素。指標10年期美債收益率周一創下3.755%的六周新高,兩年期美債收益率創下11月底以來最高4.56%。由於美國利率上升,而日本利率保持在零附近,日圓兌美元去年大幅下跌至32年來最低151.94日元。
今年,隨著美國利率似乎接近峰值,以及對日本央行將擺脫超寬鬆立場的預期上升,日圓收復失地,但這兩種情況現在看起來都被推遲了。
兩位知情的政府官員周五告訴路透,日本政府可能會提名日本央行政策委員會前成員植田和男為央行下任行長裁。在同一天的采訪中,植田和男表示,日本央行維持目前的超寬鬆政策是合適的。
在美國,貨幣市場預計美國利率將在7月左右達到5.2%的峰值,而美聯儲目前的指標利率目標區間為4.5-4.75%,但市場大多收回了今年晚些時候大幅降息的預期。 在其他地方,瑞士公佈的通脹數據高於預期後,瑞郎 走強。美元最低下滑至0.9193瑞士法郎,紐約尾盤下跌0.4%,報0.9197法郎。
市場要聞
美國計劃再釋放2600萬桶原油,為此前國會授權的內容
拜登政府計劃從戰略石油儲備中再出售2600萬桶原油,預計將在4月至6月之間交付。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出售是美國國會議員多年前批準的本財年出售計劃的一部分。美國能源部已尋求停止2015年立法要求的部分石油出售,以便重新補充儲備,目前儲備量約為3.71億桶。本次釋儲後,儲量將降至約3.45億桶。此外,國會要求在2024年至2027財年釋放約1.4億桶石油,但在去年12月國會批準了拜登支出法案中的一項條款後,這部分計劃就被取消了。
高頻數據“開門紅”刷屏,經濟複蘇信號持續增強
近期公佈的1月物價、金融、中國采購經理指數(PMI)等多項數據走勢明顯改善,經濟實現“開門紅”。高頻數據進一步表明,在需求穩步恢復的基礎上,生產端的回暖也在加速。分析認為,儘管許多高頻指標仍然低於疫前水平,但已出現持續回升勢頭。惠譽近期調高了對中國全年經濟的增速預期。該機構表示,儘管許多高頻指標仍然低於疫前水平,但近期已出現連續回升勢頭。疫情衝擊波後的迅速反彈意味著,2023年上半年的經濟活動或將強於此前預期。(證券時報)
俄副總理:2022年俄羅斯石油出口總量達2.42億噸
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表示,2022年俄羅斯石油出口總量達到2.42億噸,增長幅度為7.6%;2022年俄羅斯石油總產量為5.35億噸,相比2021年增長2%;2022年俄羅斯天然氣出口總量為1844億立方米,下降幅度為25.1%。(央視新聞)
2022年我國充電基礎設施數量達到520萬台 同比增長近100%
據國家能源局新聞發言人梁昌新13日介紹,2022年我國充電基礎設施數量達到520萬台,同比增長近100%。其中,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增長約65萬台,累計數量達到180萬台;私人充電基礎設施增長約190萬台,累計數量超過340萬台。梁昌新說,我國充電市場呈現出多元化發展態勢,目前各類充電樁運營企業3000餘家。電動汽車充電量持續增長,2022年全年充電量超過40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5%以上。
印度通脹加劇 1月份CPI重回“6時代”
印度統計局周一公佈的數據顯示,印度2023年1月份CPI同比上漲6.52%,前值為5.72%,為三個月來首次突破印度央行的通脹目標上限。該數據也證實了貨幣當局的擔憂,即價格壓力持續存在,必須迅速采取行動。巴克萊銀行首席經濟學家Rahul Bajoria稱,今天的數據證實了印度央行的鷹派言論,同時數據表明是食品價格上漲推高了印度的物價。物價上漲加劇意味著印度央行可能進一步收緊政策,高盛和花旗的經濟學家都預計印度央行未來將繼續加息。印度央行下次議息會議將在4月份舉行。
為應對能源危機 歐洲國家已支付近8000億歐元
當地時間2月13日,比利時一家研究機構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歐洲國家為應對能源成本飆升而投入的財政支出攀升至近8000億歐元。根據該機構的分析數據,歐洲國家已經累計花費7920億歐元用於應對能源危機,其中德國以2700億歐元的支出位居榜首。按照人均支出計算,盧森堡、丹麥和德國分列前三。
2022年風電光伏發電量首次突破1萬億千瓦時
國家能源局今天下午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2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情況。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風電光伏年發電量首次突破1萬億千瓦時。2022年我國風電、光伏發電量達到1.19萬億千瓦時,比2021年增加207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1%,接近全國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2022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2.7萬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31.6%,比2021年提高1.7個百分點,可再生能源在保障能源供應方麵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颶風帶來強降雨 新西蘭九個地區進入緊急狀態
隨著颶風“加布裏埃爾”帶來的強降雨,截至當地時間2月13日,新西蘭奧克蘭、北部地區、普倫蒂灣、懷卡托、吉斯伯爾尼等九個地區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受颶風影響,目前,新西蘭北島約58000戶家庭失去供電,部分家庭可能需要等待7天才能恢復供電。
免責聲明:此消息為鑫匯寶原創或轉自合作媒體,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倫敦金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