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位置:首頁 > 資訊 > 國際財經 > 美聯儲貨幣正常化延期 中國央行或變相降息

美聯儲貨幣正常化延期 中國央行或變相降息


作者:管理員 來源:鑫匯寶2016-06-14 【字體:

美國近期公佈的就業信息給大家帶來新的答案,因為美聯儲在最近一段的時間都是看新數據做決定。在就業新數據出來之前,市場預期6月份加息可能性為30%左右,但是在數據出來之後,大家覺得加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6月13日摩根大通銀行董事總經理、亞太地區副主席李晶(JingUlrich)女士在北京對媒體表示,美國加息的可能性,現在還不能說完全排除,但是在6月份加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李晶表示,美國近期公佈的就業信息給大家帶來新的答案,因為美聯儲在最近一段的時間都是看新數據做決定。在就業新數據出來之前,市場預期6月份加息可能性為30%左右,但是在數據出來之後,大家覺得加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美聯儲暫不加息,李晶認為,這對新興市場的貨幣,特別是人民幣有好處。“如果美聯儲6月不加息,可能在7月份也不會加息,可能今年年底之前,美聯儲就隻會加息一次。這樣短期之內不會有大量的資金從新興市場撤出到美國去投資,給新興市場包括中國的人民幣起到一定穩定的作用。”

丹斯克銀行認為,因為英國退歐的影響,美聯儲在6月加息的可能性不大(有數位公開市場委員會的成員表達了該事件對美聯儲加息決定的影響)。此外,最近一份的就業報告也可能打消美聯儲在未來數月的加息可能。美聯儲在決策的時候十分地重視就業數據,因此就業增長出現大幅度的下滑將使美聯儲成員在決策時變得更加猶豫。

不僅6月加息預期渺茫,更有甚者預計美聯儲下一次行動可能降息。

資產管理公司EastspringInvestments分析師NicholasFerres稱:“我不確信美聯儲將加息,相反的我更傾向於降息。”

大多數市場觀察者都不認為美聯儲在即將召開的會議上會做出任何行動。但對接下來數月美聯儲將加息的預期在升溫。接受路透調查的92位經濟學家中,五分之四的人認為7月或9月會議上將加息。Ferres並不同意以上的觀點。

Ferres表示:“我很認同一個觀點,就是你不希望隻關注一個數據來做出決定,但下修非農就業數據是個例外。同時連續兩個季度公司盈利增速為負的情況讓我改變了原先的看法。”他補充道,2015年第三和第四季度中,企業盈利分別下降8.1%和3.3%。

中國央行枕戈待旦

盡管市場普遍認為美聯儲6月份加息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不過一些國家仍舊迫不及待地選擇了降息以抵禦外界幹擾、提振本國經濟。6月9日,韓國央行意外宣布降息25個基點至紀錄低位1.25%。這是韓國央行自2015年6月份以來首次降息。緊隨韓國降息的是俄羅斯。俄羅斯央行在上周宣布,將關鍵利率從11%下調至10.5%。經濟合作發展組織上周表示,如果通脹沒有按預期那樣開始上升,則歐洲央行應該進一步加碼寬鬆政策。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在介紹5月經濟運行情況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美元是世界貨幣,美元匯率的任何變化都會對世界經濟金融形勢帶來重大影響,而美聯儲加息對中國的影響有利有弊,隨著其他方麵情況的變化會有些不同。

盛來運強調,對美聯儲加息問題,要關注其力度和影響,但是不能過度擔心害怕。“對美元加息,我相信中國政府和有關部門應該已經做好了這方麵的準備。另外,美元加息的預期大家都討論得很充分,相關影響在市場上已經部分提前消化。”盛來運稱。

對於市場關注的美聯儲加息的影響,央行副行長易綱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媒體吹風會上表示,如果美聯儲加息,說明美國經濟走強,需求強勁,對中國來說是好事。另一方麵,美國加息會帶來美元進一步走強,全世界資金有可能流向美國。他強調,作為中央銀行要從貨幣政策角度做好準備,同時對美聯儲加息的節奏、力度要有全麵分析,以做好充分的準備。

那麼,央行已經做好的應對美聯儲加息的貨幣政策準備都包含哪些呢?簡單來說,就是從量價兩方麵保持貨幣政策穩健和中性適度,加快調整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降低美聯儲加息對國內資產價格以及實體經濟的衝擊。

現行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為1.50%,低於今年前5個月CPI上漲均值0.6個百分點。也就是說,現在我們已經處於負利率狀態,央行對於利率的調整必然會非常謹慎。但從中國經濟轉型、降低融資成本以及“雙創”活動的需要,利率進一步下調的空間雖然有限但還是存在的。

使用貨幣政策工具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條件,在直接調整利率空間有限的情況下,還可使用變相降息的方法。變相降息就是對利率走廊中的貨幣政策工具利率進行調整。比如降低利率走廊上限常備借貸便利(SLF)利率、降低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降低逆回購利率等。變相降息的方法在去年和今年都使用過,效果非常好。

當前中國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穩定器”,所以央行會動用各種手段來消除其他經濟體貨幣政策調整所帶來的對本國經濟的負麵影響。




免責聲明:此消息為鑫匯寶原創或轉自合作媒體,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倫敦金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