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位置:首頁 > 資訊 > 國際財經 > 公投“脫歐”之後 整個英國現在都徹底亂了

公投“脫歐”之後 整個英國現在都徹底亂了


作者:管理員 來源:鑫匯寶2016-06-28 【字體:

保守黨並不是唯一一個在脫歐後陷入混亂的政黨,最大反對黨左翼工黨的影子內閣閣員大規模辭職,工黨黨魁科爾賓(JeremyCorbyn)誓言保位並重整內閣。工黨影子內閣閣員紛紛辭職,以表達對科爾賓領導英國歐盟公投的不滿,最新提出辭呈的是影子內閣下議院領袖布萊恩特。

英國脫歐後,卡梅倫宣布辭職,英國政府也未制定脫歐後具體的發展計劃,英國陷入危機。

自英國公投結果出爐後,政界便陷入混亂。

脫歐後最可怕之處在於:目前英國無人掌權;也未制定新發展計劃,未來一片迷茫。

留歐派英國首相卡梅倫(DavidCameron)在公投結果出爐後不久宣布辭職,但他表示,他將留任首相至今年10月,10月的保守黨大會將選出新的黨魁,繼而擔任新首相。卡梅倫留任隻為在市場動蕩和不確定性激增之際,提供一些表麵上的穩定。

經曆脫歐後一場漫長的“宿醉”後,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GeorgeOsborne)周一(6月27日)發表聲明,旨在安撫進入恐慌模式的市場,上周五英鎊暴跌觸及30年低點。

保守黨危機

周一,英鎊兌美元最低觸及30餘年低位1.3123,收報1.3164較上周五收盤下跌約3.77%;英鎊兌歐元下跌約1.20%;倫敦富時100指數下跌2.15%,其他金融市場也出現波動。

盡管如此,政府並沒有明確表示,接下來英國將就脫歐事件與歐盟談判。歐盟領導層希望盡快啟動《裏斯本條約》第50條款。《裏斯本條約》第50條款規定了歐盟成員國退出的程序,根據該條規定,如果成員國確認要脫離歐盟,歐洲理事會應在2年時間內和該國就“脫歐”後關係變動達成協議,並提交歐洲議會批準。

與此同時,關於誰會成為保守黨領袖的爭論不斷,新首相到底是來自脫歐陣營還是留歐陣營。脫歐派代表人物、前倫敦市長約翰遜(BorisJohnson)被認為是接任首相的熱門人選。英國內政大臣梅伊(TheresaMay)和商務大臣賈偉德(SajidJavid)也成為保守黨領袖的潛在候選人。

周一內閣會議後,卡梅倫表示,英國人民通過公投做出的決定必須得到尊重。英國雖然決定脫離歐盟,但不會就此遠離歐洲和其他國家。這一階段英國政府不會觸發啟動《裏斯本條約》第50條款,這是英國的主權決定。

卡梅倫還表示,內閣成員已經同意組建一個新的機構,專門負責處理脫離歐盟的有關事務。所有關鍵的決定要等新首相就職後才能確認,但一些程序性的工作現在就應該開始。

保守黨行政委員會主席布雷迪宣布,保守黨下一任黨魁的提名工作將從本周三開始,新黨魁將於9月2日上任,並接替卡梅倫成為新首相。

工黨身陷“地獄”

保守黨並不是唯一一個在脫歐後陷入混亂的政黨,最大反對黨左翼工黨的影子內閣閣員大規模辭職,工黨黨魁科爾賓(JeremyCorbyn)誓言保位並重整內閣。

工黨影子內閣閣員紛紛辭職,以表達對科爾賓領導英國歐盟公投的不滿,最新提出辭呈的是影子內閣下議院領袖布萊恩特。

影子內閣出走潮於26日上午爆發,就在本恩(HilaryBenn)被革職後不久。辭職者包括影子內閣的衛生大臣、蘇格蘭大臣、交通大臣以及教育大臣等,目前已有12人去職。

布萊恩特在遞出辭呈前警告科爾賓稱,他正在朝著“毀滅工黨的人”道路上走去。工黨後座議員金諾克斷定,如果工黨繼續由科爾賓領導,在秋天的選舉中將會失去30至60個席位。

27日晚工黨議員料會討論對科爾賓的不信任動議。不信任動議由工黨資深後座議員瑪格麗特·霍奇(DameMargaretHodge)女爵士向工黨黨團主席克萊爾提出。不記名投票可能在28日舉行。

科爾賓發出警告,這些企圖改變工黨領導權的人要知道,新領導人必須經過民主選舉產生,而他將會是參選人之一。

他還表示,他是經由“許多不同的政治勢力以壓倒性的委任權”選出的工黨領袖。他不會背叛這些投票給她的人,也不會背叛全國上百萬需要工黨來代表他們的人。

國家分裂

撇開英國脫離歐盟,脫歐公投增加了英國國家統一的不確定性。公投結果公佈後不久,蘇格蘭首席部長斯特金(NicolaSturgeon)宣布,將尋求一次新的公投來決定蘇格蘭是否退出英國—退出後,它將以獨立國家的身份重新加入歐盟。

此外,北愛爾蘭的一些民族主義政客(留歐派)還呼籲愛爾蘭共和國獨立。

前工黨首相布萊爾(TonyBlair)的媒體總監坎貝爾(AlastairCampbell)表示,脫歐結果公佈後,英國處境十分危險。很多選民沒有真正意識到脫歐的後果,支持脫歐的公民現在意識到自己感覺被騙了。

他補充說,目前英國群龍無首,政府陷入動蕩,種族攻擊肆起,這些都著實讓人難過。



免責聲明:此消息為鑫匯寶原創或轉自合作媒體,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倫敦金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