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下載APP
作者:管理員 來源:鑫匯寶2021-01-05 【字體:大中小】
各國為提振經濟從2020年新冠病毒衝擊中恢復,陸續推出了非常規的貨幣寬鬆政策和大規模財政刺激計劃,大幅提振市場信心,促使投資者轉身投入在狂熱的上漲浪潮中,各類風險資產猛烈上漲,美國股票指數創下一連串的曆史新高,令人不得不感歎金融市場的瞬息萬變。
最後,在疫苗逐漸出爐的同時,迎來新的一年,無論2020年操作順利與否,2021年都將是嶄新的一年!本文帶領大家展望2021年,告訴投資人在麵對全球經濟的高度不穩定的情況下,2021年金融市場有哪些該關注的大小事。
政府財政刺激
2020年,全球經濟因新冠疫情受到巨大衝擊,各國為提振經濟,陸續推出了非常規的貨幣寬鬆政策和大規模財政刺激計劃。
上述財政舉措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增加支出或放棄收入(例如臨時性減稅),一類是流動性的支持,包括貸款、財政擔保或向公共部門注資等。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統計,截至2020年11月,全球主要國家通過的財政刺激政策已經達12萬億美元,達全球GDP的12%,而全球公債佔GDP比率達更高達98%。
【各大經濟體財政刺激如下】
3月2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價值2.2萬億美元的新冠經濟刺激法案,這是美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項援助計劃。其中包括:向公民直接發錢;發放失業救濟金;超3000億美元支持中小企業;5000億美元救助受衝擊最嚴重的行業;1500億美元支持州政府和地方政府;至少1000億美元支持醫療系統等。4月,參議院又通過一份價值4840億美元的追加刺激法案。而在美國大選過後,接近年底又推出一份高達9080億美元的刺激計劃。
歐洲方麵,意大利、德國、法國等歐元區國家多次推出不同規模的財政刺激措施。歐盟陸續推出5400億歐元的抗疫救助計劃和7500億歐元的歐盟複蘇基金計劃。12月10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媒體上表示,歐盟27個成員國領導人已就2021年至2027年歐盟長期預算方案達成共識,總額1.8萬億歐元(含7500億歐元複興基金)的長期預算將用於打造一個更具韌性、更加綠色和數字化的歐洲。
日本方麵,該國2020年前後推出了三次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2020年4月和5月,兩次推出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規模超過230萬億日元,相當於日本經濟規模的11.3%、日本GDP總值的40%。第三輪於12月8日公佈,計劃總規模達73.6萬億日元,財政支出部分達40萬億日元。
英國為了應對新冠疫情,英國政府2020年已經花費了2800億英鎊。政府貸款預計在本財政年度達到3940億英鎊,相當於英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9%,遠遠超過本財政年度的水平。
疫情拉大了富裕國家和貧困國家的經濟鴻溝。作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之一,印度的複蘇步伐蹣跚。2020年為重振經濟,印度一共推出了三輪刺激計劃,總額達到GDP的7.2%左右,但當局一直強調穩定的財政政策,規模十分有限。
大規模財政刺激政策一方麵應對了危機,給經濟複蘇帶來希望,但另一方麵也使全球財政赤字率問題突出。根據IMF近期的測算,2020年,全球財政赤字率要比2019年高出9%,達到12%。美國問題最突出,2020年9月底財政赤字率達到15.2%。政策短期而言有利於風險資產,利率正接近其有效下限,我們認為未來數年通貨膨脹風險將加劇,而這將為投資者們創造大量投資機會。
央行貨幣政策
2020年3月,美聯儲(FED)多措並舉救市,重啟量化寬鬆計劃,購買美國國債5000億美元,購買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2000億美元。隨後美聯儲又宣布宣布將不限量按需買入美國國債和MBS,每日和定期回購報價利率重設為0%,將購債範圍擴大到機構抵押支持證券。
11 月4日至5日的 FOMC 會議紀要顯示,Fed將維持當前資產購買速度,每月持續購買1,200 億美元美國公債和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 (MBS),直到充分就業與物價穩定目標獲得更進一步的實質進展,目前Fed 資產負債表已超過7萬億美元。最新的Fed官員利率點狀圖顯示,多數決策官員仍預測目前接近於零的利率至少將持續到2023年底。
我們預料Fed資產負債表將繼續擴大,四大央行未來兩年的資產負債表規模更將從目前的25萬億美元擴大到30萬億美元,2021年的重要特色是由流動性支持經濟成長。流動性的重要性,在於既能潤滑交易金融業務,也會使投資人的機會產生變化,我們預測2021年狹義與廣義貨幣供給量都將繼續增加。這些流動性來自於各國央行繼續實施量化寬鬆(QE)政策,包括大量買進公債、公司債及抵押擔保證券(MBS),預料2021年八大央行平均每月共將買進3,040億美元的各種資產。這樣的措施將持續推動各種類型的風險資產,並促使避險資產走軟。
全球經濟複蘇
2021年的經濟複蘇速度將取決於各國政府控制疫情的速度,逐漸解除封鎖措施有利於經濟重回增長,讓企業及消費者逐步恢復正常;在疫苗的幫助下我們預估發達國家將在2021上半年加入全球經濟協同複蘇的行列,且資本支出周期將從第二季度開始重回穩健的擴張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世界經濟複蘇來說,疫苗的廣泛分發與應用非常關鍵,但希望疫苗能夠拯救經濟是不切實際的,政府、市場、投資者都要警惕“疫苗樂觀主義”。在疫苗廣泛使用後,各國才算能夠真正地擺脫大封鎖,所以有關於疫苗的財政支持也該繼續,只有在國際範圍團結一致時,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公民才能平等地享有疫苗和相關治療,以免造成複蘇不平均影響經濟擴張速度。
此外,持續不斷地財政與貨幣政策亦是經濟複蘇的一大要點。;而極度寬鬆的環境有助企業於信貸流動性充足的情況下穩定營運,並促進社會就業、確保勞動力市場的活力。
在疫苗和寬鬆政策催化下,投資者應積極擁抱2021年全球經濟走向深度複蘇。在此主題下,我們認為:
風險資產比如大宗商品、周期性股票和新興市場股市會有出色表現;相對而言,貨幣及財政政策界限模糊可能帶來通貨膨脹膨脹上升的風險。
外匯
在 2022 年年中之前,美國不會恢復充分就業。考慮到這一點,以及美聯儲目前的前瞻性指導,預計要到 2023 年初才能實現通脹目標。換言之,美國的現貨通脹指數在未來幾年內可能仍低於美聯儲設定的2%目標,令美聯儲保持(名義)利率不變。
歐洲長期行長拉加德(Lagarde)表示,歐元區的複蘇之路不太可能在2022年底之前完成。在低通膨脹時期各國經濟發展腳步之間,歐洲一體化可能就一個簡單,對稱和透明的通膨目標達成一致。此舉可能會推動歐洲指標可能在2020年年底之前達成更多寬鬆貨幣政策的協議。但是,歐洲將受益於全球經濟複蘇,歐元也將在美元下行周期中升值。在歐洲經濟最嚴峻時刻歐央行堅持不加碼負利率,這對歐洲長端利率和歐元提供了重要支撐。
隨著發達國家的利率不斷逼近零,其國債對股市風險的對沖功能也大幅下降,尋找新型避險資產成為投資者不得不麵對的課題。一種解決方案是尋找替代性避險資產,比如黃金和避險貨幣日元。不過,黃金與股市正相關性越來越高,日元估值便宜且與風險資產相關性低,可以發揮較好的替代作用。建議以日元,美元作為避險工具。日元從2011年歐洲債務危機,2015年中國股市跳水,到2018年國際貿易問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相較全球股市,日元都具有良好的避險效果。最後,在美元不再昂貴之下,美元也適合作為避險工具。
新的財政政策可能導致通貨膨脹上升而推動澳幣走勢,整體的再通膨背景是由美元貶值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因素帶動大宗商品類的貨幣走高,儘管還有不確定的風險,還是延續非美貨幣與澳幣2021年走勢的主要動力來源。
股市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初期,全球經濟完全停擺,各國政府祭出大規模貨幣與財政支持措施,帶來現在的流動性支撐,隨著經濟活動逐漸正常化,企業的盈餘收益率逐漸恢復成長。不過相較NAS100指數的科技股,我們更看好於S&P 500所代表的整體市場,因NAS100指數前五大股票權重都來到曆史新高,繼續上行的空間較為有限;相反的,整體市場包括大量的周期股不僅受惠於經濟複蘇與財政刺激措施,其相對較低的市盈率也為其增添了吸引力。
儘管2020年和2021年出現了異常,但其宏觀特征將是回歸到更正常的狀態(經濟增長恢復,病毒控制改善,不確定性下降),這為風險資產提供了有利的背景。此外,疫苗研發似乎正在取得良好進展,隨著市場對更強勁增長的定價接近之前的預期,額外的進展應會進一步提振周期性資產。
因此,我們建議投資者持續做多股指,特別是周期性股指,並稍微減持防禦性的科技股指。
原油
縱觀2020年上半年的原油價格走勢,可謂跌宕起伏,美國原油期貨價格甚至首次出現負油價。4月21日淩晨,紐約商品交易所 5 月交貨的WTI原油期貨上演了一場史上最瘋狂的拋售,在距當日收盤不到半小時前跌為負值,最後收報每桶-37.63 美元,跌幅達305.97%。這也是自1983年紐約商品交易所WTI原油期貨上市以來,錄得的最低價格。此後直至OPEC再度召開會議並決定重啟原油減產,油價才在5、6月期間逐步回升。
疫情是2020年影響油價的最大因素,疫情管控導致的原油需求下降憂慮令油價承壓,儘管此後亞洲疫情有所減緩,但隨著世界各地相繼爆發新冠病毒疫情,市場對於經濟發展前景和原油需求預期的憂慮愈發嚴重,導致原油市場需求端麵臨巨大利空壓力,疫情帶來的壓力直到疫苗利多開始出現才逐漸緩解。
我們認為在需求緊張情況下,供應過剩問題將持續至202 年底,需要注意的是,年底展開的疫苗接種計劃,無法立即扭轉石油需求遭受的破壞;雖然在某種程度上,疫苗接種計劃解釋了下半年石油價格的上漲,但想要達到大規模接種並重啟經濟,仍需花費數月時間,到時候才能看出疫苗對石油需求的影響。考慮到航空燃料需求持續下滑,2020年的全球石油需求預期為9140萬桶/日,而2021年的需求預期為9710萬桶/日。
然而,隨著疫情再起,疫情升溫風險仍可能再度襲來,甚至引發更多封鎖措施,預計短期內石油需求仍將保持疲軟。但就長期而言,我們預計在汽油和柴油消費帶動下,平均原油消費量將在2021年達到9690萬桶/日,回歸至疫情爆發前99%水平。
除此之外,OPEC+的減產措施也為原油價格帶來相當大的支撐。OPEC+將自1月起日產量減少 720 萬桶,和現行每日減產 770 萬桶相比,形同增加每日 50 萬桶的產量,約為原定計劃約增加日產量 200 萬桶的四分之一。1月開始增產後,之後每個月召開部長級會議,評估是否進一步調整產量,每月調整不會超過日產量 50 萬桶。此外,補償減產期限則延長到 3 月底,確保所有產油國充分彌補超過配額的產量。
我們預計,隨著全球封城狀況正逐漸解除,石油需求有望逐步回升,全球石油需求最早將在2022年中期恢復到疫情爆發前的水準,故建議持續看多油價。
天然氣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政策主打替代能源、綠能科技產業和電動車,采取與歐記健保類似政策,有意推動基礎建設法案,且著眼於氣候變遷,拜登推出4年2萬億美元的“綠色新政”以達成2050年全綠能、“碳中和”目標,並重返《巴黎氣候協定》。
預估2035年前建置5億組太陽能板以及6萬組風電渦輪,計劃5年內翻新400萬棟建築與200萬戶家庭住宅,並大力推動能源汽車產業,全美將建置至少50萬座電動車充電站以及采購300萬台無碳能源車。
在發達經濟體,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發展將繼續縮小化石燃料剩餘的發電空間。而在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預計需求增長將超過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增長,為煤炭和天然氣發電留下一定的擴張空間。
我們預計,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將占美國發電量的45%左右,是目前水平的兩倍多。且這趨勢會繼續下去,估計主要石油業者投資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到2025年會較目前增加十倍。
因此,以長期來看天然氣的潛力可能遠勝於石油,建議在來年看多天然氣。
免責聲明:此消息為鑫匯寶原創或轉自合作媒體,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倫敦金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