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位置:首頁 > 資訊 > 市場動態 > 供不應求油價飆至兩個月高位,2022年料延續漲勢

供不應求油價飆至兩個月高位,2022年料延續漲勢


作者:管理員 來源:鑫匯寶2022-01-13 【字體:

隔夜油價飆至兩個月新高,市場紛紛預計油價將進一步上漲。摩根士丹利預測,布倫特原油將在今年第三季達到每桶90美元。摩根大通預計今年油價將超漲至每桶125美元,並在2023年達到150美元。

周四(1月13日)美原油小幅下跌,隔夜油價飆至兩個月新高,市場紛紛預計油價將進一步上漲。

油價在2022年料延續漲勢

一些分析師預測,2021年反彈了50%的油價今年將進一步發力。他們說,產能不足和行業投資有限可能會將原油價格提升至每桶90美元甚至100美元以上。

儘管Omicron病毒變種使新冠病例遠超去年創下的峰值,但分析人士稱,許多國家政府不願意恢復嚴格防疫限製措施將支撐油價。2020年疫情發生時采取的限製措施曾重擊全球經濟。

布倫特原油期貨周三交投於每桶85美元附近,觸及兩個月高點。

OANDA高級市場分析師Jeffrey Halley說:“假設中國經濟沒有放緩,Omicron的影響將消退,而且OPEC+增產能力明顯有限,我認為布倫特原油沒有理由不在第一季升向100美元,可能還會更早。”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及其盟友,即所謂的OPEC+,正在逐步放鬆2020年需求崩潰時實施的減產。

然而,許多較小的產油國無法增加供應,其他產油國也一直提高警惕,以防在疫情反撲時生產過多石油。

摩根士丹利預測,布倫特原油將在今年第三季達到每桶90美元。

該行表示,2022年下半年隨著原油庫存的消耗和閑置產能的低下,以及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投資有限,市場的安全邊際將很小。

摩根大通分析師周三報告稱,在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和彭博分別將2022年OPEC的產能預期下調80萬桶/日和120萬桶/日後,預計油價最多可能上漲30美元。

然而,該行補充說,預計今年油價將“超漲”至每桶125美元,並在2023年達到150美元。

Rystad Energy高級副總裁Claudio Galimberti表示,如果OPEC會員遵守產量紀律並希望保持市場緊俏,則油價可望提升到100美元。

但他不認為這是一個可能的情況。雖然油價今年可能“暫時”達到90美元以上,但加拿大、挪威、巴西和圭亞那的增產將給油價帶來下行壓力。

阿曼石油部長Mohammed Al Rumhi周二也表示,OPEC不希望看到100美元的石油。“這個世界還沒有準備好接受這樣的價格,”彭博新聞引述他的話表示。

渣打銀行將其2022年布倫特油價預測上調了8美元,至每桶75美元,將2023年布倫特油價預測上調17美元,至每桶77美元。

路透在去年12月末對35位經濟學家和分析師的調查顯示,2022年布倫特原油均價預計為每桶73.57美元,比11月調查時預估的75.33美元低大約2%。該預測值為全年的平均價格,而不是峰值。

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將扼殺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的命運

美國周三表示,俄羅斯對烏克蘭采取的行動將對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的命運起到關鍵作用,該管道未來將從俄羅斯向德國輸送天然氣。  

美國副國務卿舍曼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北約-俄羅斯理事會(NATO-Russia Council)會議結束後對記者表示:“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如果俄羅斯再次侵略烏克蘭,就很難看到天然氣通過這條管道輸送,也很難讓它投入運營。”  

她表示,這條尚未投入運營的管道損害了“歐洲-大西洋共同體重要組成部分”的能源安全和國家安全。

與一周前相比美國新冠住院人數增加約33%,死亡人數增加約40%

美國聯邦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負責人周三表示,與一周前相比,美國新冠住院人數增加了約33%,死亡人數增加了約40%。

CDC主任瓦倫斯基(Rochelle Walensky)在一次媒體電話會議上說,由快速傳播的Omicron變種驅動的美國新冠病例預計將在未來幾周達到峰值。

她告訴記者:“這種增長的幅度在很大程度上與Omicron變種有關,該變種感染病例目前占全國總病例的約90%。”

自12月底以來,隨著Omicron超越Delta變種,成為美國新冠疫情的主要毒株,住院率一直在上升,儘管專家表示,數據可能會證明,較之之前的變種,Omicron的致命性降低。

瓦倫斯基說,最近新冠死亡人數增加可能是Delta變種的滯後效應,在去年12月Omicron在美國流行之前,感染Delta變種的病例已經激增。

Delta變種和其他之前的變種病毒造成的死亡率比感染率滯後了幾周。

瓦倫斯基說:“我們可能會看到Omicron的死亡病例,但我懷疑我們現在看到的死亡病例仍來自Delta變種。”他補充說,要了解Omicron如何影響新冠病毒死亡總數,還需要時間。




免責聲明:此消息為鑫匯寶原創或轉自合作媒體,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倫敦金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