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位置:首頁 > 資訊 > 策略研究 > 美元走強衝淡通脹飆升影響 日內鮑威爾亮相發言

美元走強衝淡通脹飆升影響 日內鮑威爾亮相發言


作者:管理員 來源:鑫匯寶2021-07-14 【字體:

7月14日亞洲時段,現貨黃金持穩於1808附近。周二金價幾乎持穩,因美元走強抵消了美國通脹飆升給黃金帶來的支撐。日內重點關注鮑威爾講話。

周三(7月14日)亞洲時段,現貨黃金持穩於1808附近。周二(7月13日)金價幾乎持穩,一方麵美國6月通脹數據飆升至13年新高,美國股市也紛紛下滑支撐金價,另一方麵,美元與美債收益率再度大漲,這提升了黃金持有的機會成本,對金價不利。

日內重點關注鮑威爾講話,另外美國6月PPI年率以及新西蘭聯儲利率決議也值得關注。

基本面利多

【美國6月CPI創13年最大漲幅】

美國6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創下13年來最大漲幅,因供應受限,且隨著經濟複蘇動能增強,與旅行相關的服務價格繼續從大流行時期的低迷水平反彈。

指標10年期美國公債收益率短暫上升,隨後回落,因投資者得出結論,美聯儲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內維持超寬鬆貨幣政策立場。鮑威爾周三將向美國國會提交半年度貨幣政策報告。

Naval Federal Credit Union企業經濟學家Robert Frick表示:“6月CPI數據看起來很嚇人,但我們再次看到,主要是暫時性物價上漲推高了數據,總體而言,這份報告符合今年晚些時候通脹料降溫的觀點。”

6月CPI較上年同期上漲5.4%,創自2008年8月以來的最大漲幅,5月為上漲5.0%。扣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核心CPI較前月上漲0.9%,5月為上漲0.7%。核心CPI較上年同期急升4.5%,創自1991年11月以來的最大漲幅,5月同比漲幅為3.8%。

美聯儲青睞的通脹指標--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5月跳升3.4%,為1992年4月以來最大漲幅。上周公佈的美聯儲6月15-16日政策會議記錄顯示,“絕大多數”官員認為通脹風險“傾向於上行”,聯儲整體上認為,如果這些風險成為現實,需要做好采取行動的準備。

分析師表示,該數據不太可能促使美聯儲迅速收緊貨幣政策,從而為金價提供了一些支撐。

Kitco Metals資深分析師金Jim Wyckoff稱:“需要一係列這些過熱的通脹數字才能促使美聯儲采取行動,僅一個月的數據不行。”美聯儲也會考慮就業和增長數據。

【舊金山聯儲主席稱通脹躍升可能是暫時的】

舊金山聯儲主席戴利周二表示,通脹“躍升”在意料之中,並指出,漲幅最大的是受疫情後需求激增和供應瓶頸推動的商品和服務價格,她還稱這種趨勢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消退。

戴利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種情況持續幾個月並不意味著它不是暫時的,”她補充稱,她看好秋季的增長,且現在是開始談論縮減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美聯儲/FED)購債計劃的合適時機。儘管如此,她稱,Delta變種病毒構成了風險,特別是對全球增長的風險;政策處於“很好的位置”,現在開始談論加息還為時過早。

【白宮官員仍認為供應鏈相關的價格壓力將減弱】

一名白宮高級官員周二表示,美國政府預計,助推通脹上升的供應鏈壓力在“不太遙遠的未來”將會減弱,但不能說明確切的時間。此前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創13年來最大漲幅。

這位官員拒絕重複早先關於通脹將在夏季幾個月見頂的預測,理由是供應鏈壓力的不確定性猶存,以及出現新的新冠變種病毒。

當被問及某些服務價格上漲是否反映了哄抬價格時,這位官員稱,“這還有待觀察”,並補充表示,這是一個值得調查的問題。

白宮官員仍然相信,價格上漲是暫時的,理由是半導體市場的壓力有所緩解,且木材價格下跌--這兩個因素曾導致了供應鏈瓶頸,並推高了價格。

一位官員表示:“我們預計,在不太遙遠的未來,這些事情會自行解決,但我不能說出確切的時間,我們也不能說是否真的控制住了這場大流行。”

當被要求給出通脹壓力何時緩解的時間表時,這位官員表示,“我們隻能每周、每月密切關注數據。”

【美三大股指下滑】

美國股市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周二收低,但盤中早些時候一度創下紀錄高位,投資者消化顯示美國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躍升的數據,以及摩根大通和高盛的財報,兩家銀行為季度財報季拉開序幕。

標普500指數和納指盤中一度創下新高,但很快就轉為下跌,此前30年期美國公債標售獲得的需求低於一些投資者的預期,推動收益率走高。

道指收低0.31%, 標普500指數收挫0.35%, 納指收跌0.38%。

Themis Trading交易聯席經理Joe Saluzzi表示,“任何時候利率上升,股市都會變得緊張,特別是在像今天這樣的日子。”

GLOBALT Investments投資組合經理Keith Buchanan表示,“成長股跑贏價值股,這傳遞出的信息是,從市場角度來看,通脹顯然不是一個長期的真正威脅。”

衡量股市波動風險的恐慌指數小幅上漲5.88%,避險情緒有些許升溫。

基本面利空

【美元升至5日高位】

美元兌一籃子貨幣周二攀升至五日高位,此前數據顯示美國6月通脹數據高於預期,引發通脹擔憂將持續的可能性。

支付公司Caxton的高級分析師Michael Brown表示:“這顯然是一個驚喜。這將使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明天在國會山的作證更加棘手,這將給‘暫時性’說法帶來額外壓力。受這個驚喜影響,匯市反應與預期一致,美元全線上揚,與公債收益率大幅上揚一致。”

衡量美元兌一籃子六種貨幣的美元指數上漲0.6%至92.78,為7月8日以來的最高水平。該指數略低於上周觸及的92.84的三個月高點。

儘管全球許多地區的新冠感染病例再次上升,美國撤走經濟刺激計劃的可能性在最近幾周提振了美元。美聯儲上月突然轉向鷹派基調使撤走刺激舉措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BK Asset Management董事總經理Kathy Lien表示,“這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美聯儲縮減購債規模的題材,美元本周初一直在盤整,我認為這是美元重拾升勢前所需的推動力。”

【傑富瑞集團:美國通脹數據很難被認為是暫時的】

傑富瑞集團首席經濟學家Aneta Markowska表示,美國6月的通脹數據顯示了壓力的廣度、強度和持續性。汽車價格等可能會逆轉,但CPI的其他關鍵組成部分,如業主等價租金,正顯示出明顯的價格壓力。

Markowska表示,“人們很容易把最新的數據當作是又一次的特例而不予理會,因為幾個小類別提供了很大的貢獻,但即使排除了所有這些因素,核心通脹率環比仍上升0.3%,年率仍上升3.2%。鑒於嚴重的庫存短缺和沒有需求減弱的跡象,很難想象這些壓力會在短期內減輕。”

如果通脹數據被認為是長期的,美聯儲可能提前收縮貨幣政策,這對金價利空。

【中金:事已過三,美國通脹並非暫時現象】

中金公司研報指出,美國6月CPI通脹創2008年以來新高,連續第三個月超出市場預期。這再次表明,市場與美聯儲低估了美國通脹上行風險,通脹並不是暫時的。往前看,通脹上升將給美聯儲帶來挑戰,美國貨幣政策不確定性也進一步上升。一個需要警惕的風險是美聯儲被迫提前退出寬鬆,進而給資產價格帶來衝擊。

【財政部30年期國債標售需求疲弱】

美國長期國債收益率周二上漲,財政部標售240億美元30年期國債,需求疲弱,此前數據顯示美國6月通脹躍升幅度超過預期。

Action Economics固定收益部董事總經理Kim Rupert在一份報告中表示,此次標售“非常慘淡,所有的指標都非常糟糕,遠超預期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報告以及隨後的收益率曲線趨平對標售沒有任何幫助。”

荷蘭國際集團(ING)首席國際經濟學家James Knight Ley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又一次井噴式通脹數據讓美聯儲越來越難堅持其立場,即通脹上升隻是‘暫時的’。”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周三和周四在國會作證時,可能會被問及通脹數據,人們將評估他的發言,看是否有跡象表明他對不斷上升的物價壓力越發擔憂。

道明證券利率策略師Gennadiy Goldberg表示,“當然有人擔心,其中一些價格上漲的速度比預期快得多,但你可以辯稱,這主要是因為經濟複蘇。”

數據前瞻

日內重點關注鮑威爾講話,另外美國6月PPI年率以及新西蘭聯儲利率決議也值得關注。

在6月CPI大幅走強的背景下,6月PPI料繼續走高,這將給周三發言的鮑威爾再出難題。鮑威爾將不得不麵對市場的質疑,投資者也會認真觀察鮑威爾的鴿派立場會否發生轉變。

此次利率決議,新西蘭聯儲料按兵不動,西太平洋銀行預計新西蘭聯儲將在2021年11月上調現金利率,然後在2022年2月和5月繼續加息,接下來的幾年裏會更加緊縮。

澳新銀行表示,市場對新西蘭聯儲利率決議的關注焦點是它能否滿足市場的強烈預期,即加息可能在今年稍後時間開始。由於這一預期根深蒂固,新西蘭聯儲可能很難給出鷹派驚喜,從而限製了紐元的上漲。

財經網站Fxstreet分析師Giles表示,上次的新西蘭聯儲利率決議暗示基準利率將在2022年9月提高25個基點,推動紐元在接下來的幾周上漲。6月份新西蘭強勁的GDP增長也人們有理由感到樂觀。OIS的定價暗示今年該行在11月加息的可能性超過80%。這在理論上樹立了看漲紐元的前景。儘管有不錯的數據,但市場的定價可能過於激進,新西蘭聯儲麵臨向鷹派傾斜的壓力,在德爾塔變種毒株造成的不確定性的影響下,結束量化寬鬆並迅速提前加息預期為時過早,如果該行未能兌現預期,預計紐元將走軟。

總的來看,美元有繼續走強的可能,這意味著黃金多頭很難更進一步,未來有可能延續此前6月中旬的跌勢。目前現貨黃金繼續維持橫盤走勢,一旦金價收於第一支撐位1796下方,投資者需提高警惕。




免責聲明:此消息為鑫匯寶原創或轉自合作媒體,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倫敦金投資建議。